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陈兵教授 欲望,通常指驱使人想望、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,西方心理学称欲望为人类的本质及存在的核心,拉康以需要、需求、欲望为构成自我主体的三大结构。西方心理学的欲望一词,直接来自拉丁语appetite,指一种渴望,与佛学所说心所法中“于所乐境希望为性”、能发起精勤作用的“欲”含义相近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二九谓“心求忆念,欲有所作,是名为欲”,“不求知足,故名为欲”。《界身足论》卷二对欲的解释颇为详悉: 谓欲、能欲性、现欲性、喜乐性、趣向性、希欲性、欣求性、欲有所作性,是名欲。 对于所喜欢的东西希望得到、欢喜追求、想要有所作为的一种驱动力或心理功能,叫做欲。唯识学把欲归于五大别境心所法之首,认为它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心理功能。《俱舍论》甚至以欲为一切心理活动生起时都同时生起的遍大地法,舍勒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》一文也认为人类简单的知觉、想象,后面也都有朦胧的欲求。 一、人类的需要、动机和欲望
陈兵教授: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2025-04-25

